中华儿慈会天使之家专项基金
3岁的党庆杨2013年8月底,一对美国夫妇,辗转来到北京昌平北七家镇东三旗村,一个写着“天使之家”的院子。
他们是来接黄皮肤的“养子”,早前已在网上选中——3岁的党庆杨。他被抱到美国夫妇眼前时,严重内翻的马蹄足刚做完手术。
天使之家是一个为孤儿提供手术、康复、护理的寄养机构。党庆杨这里的第122名孩子,大部分孩子都像他一样,患有先天性疾病。
天使之家创始人邓志新说,孩子很敏感,3岁以上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、性格问题,无论机构多么努力,始终缺失正常家庭的那种温暖。
相比较生理上的疾病,更坏的疾病——莫过于被遗弃。这是一种“不治之症”,哪怕是不经世事的孩子,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是被遗弃的,就很难有被治愈的一天。她希望天使之家每一个孩子,能像党庆杨一样,最后找到自己的家,有父母疼爱。
而当他们找到真正的家之前,庆幸的是,他们拥有“天使妈妈”的爱护,无比重要的爱。
像彼时的党庆杨,大概不知道自己要成为美国人,也没有因为要有爸爸妈妈而高兴。相反地,他拼命挣扎,放声哭喊,眼里噙着大颗泪珠始终看着一个人,两只手举着举着要他抱。
党庆杨看着的,就是他最爱的哥哥——党运武,一位出生于89年的青年。
“我也是一名孤儿”党运武说,但他特别骄傲和自信,“我的爸爸(山西运城福利院院长张占印)比很多爸爸妈妈都好。”在他十一二岁时,他的“爸爸”因病去世,但他心中始终有“爸爸”的爱。
25年前,因为左手长得像小脚趾,党运武被遗弃在山西运城福利院门口。他说:“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,就有一点缺陷嘛,怎么就把我给扔了呢。”
3年前,党运武从山西运城福利院把党庆杨接到天使之家。他自然对这个弟弟偏爱有加。周末会带他去天安门、动物园,而党庆杨尤其爱粘着这个哥哥,总是张开双臂要哥哥抱。
不知道许多年后,党庆杨是否还会记得曾经如此疼爱过他的“哥哥”,能否像哥哥爱爸爸那样,爱党运武。
其他保育员阿姨,提醒党运武走开,不然党庆杨看到他会哭闹不停。党运武就躲到门外,抹着眼泪偷瞄着美国夫妇带走了他的弟弟。
“到现在我还会希望,有一天,有人能把我领走。但是我知道,这不可能了。”党运武用25岁男孩成熟的嗓音,低低地、慢慢地,说道。
刚到天使之家工作,党运武每月基本工资1600。具体打到卡上多少钱,党运武说不上来。问他会不会梦想自己很有钱,他说他也想过,但只要每天“跟自己一样有残缺,一样是孤儿”的孩子们在一起,他就很开心,其他不重要。
现在,在天使之家工作的保育员、早教员、后勤,共有22位。他们24小时照顾小朋友的生活起居。虽然每个人的工资仅2600元(另外还有五险)。但这部分开支,仍构成了天使之家,这家靠民间零散捐款支撑的孤儿寄养点,最大的支出。尽管天使之家的孩子,未来可能会有家,3岁前的记忆也可能模糊不清。但这份原初的爱,将伴随孩子一生。